企业需要什么
代表委员们说出了心里话
近年来,为解决小微企业过桥融资成本高、负担重的问题,监管部门精准施策,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但是,企业“先还后贷”所造成的还款压力大等突出问题依然存在。
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盛分公司织造车间挡车工冯丽朝带来了来自一线的声音与期待。“我国企业周转性流动资金主要依靠银行短期贷款。在流动资金周转贷款到期时,仍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必须先还款才能再贷款。为了还款,企业必须先筹集一笔资金,甚至通过民间借贷拆借高息资金,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
以短期贷款在30亿元左右的企业为例,平均每月到期的银行贷款在3亿元左右,也就是说企业必须预备出3亿元的资金应付“倒贷”,否则就会出现贷款到期无法归还的情况,3亿元的资金按基准利率计算,1年也在1500万元左右,这对于资金本就紧张,盈利水平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此外,受银行贷款审批权限以及风险控制影响,从申请到获得银行贷款的周期短则1至2个月,长则数月。企业最低需要的流动资金被抽走,资金严重“失血”、“断档”,影响正常生产经营。在续贷不及时情况下,势必出现持续性资金紧张甚至资金链断裂。
冯丽朝建议,对经营比较正常、产品和服务市场有竞争力的企业,借鉴支持小微企业的做法,实行“无还本续贷”,减少因借新还旧等给企业带来的隐形融资成本。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芬将着眼点放在了金融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协调发展上。她指出,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感觉做实业越来越难,普遍存在融资贵的问题。企业平均的融资成本在10%左右,民间借贷利率更是高达法定利率3~5倍甚至更高。而美、欧、日均实行超低利率,企业融资成本平均不超过2%。金融机构要把更多贷款便捷流向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特别是要向中长期贷款方向加大力度。
自2012年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以来,温州市在缓解“两多两难”问题、促进金融服务实体方面成效显著,“温州样本”受到广泛关注。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温州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光和在介绍了温州经验的同时,建议国务院协调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在温州深化金融综合改革,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推动制定深化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服务民营经济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