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业行情
方便农民“方便”,不是小事(1)
2019-03-09 14:282
 改厕并不比发展经济或者其他方面的工作来得次要,其原本就是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子。而乡村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本就是由这样的小事累积而成的。只有一件件小事办好了,才能期待整个乡村环境的改善,乡村社会面貌的进步,乃至整个乡村经济的发展。

  对于广大农村来说,刚刚过去的2018年有一件看似不大却十分紧要的事,那就是“厕所革命”。告别一个土坑两块砖,不用再受蚊蝇之扰,用上干净清爽的水冲式厕所,想想都让人心情舒畅。然而,就是这样一件几乎无可争议的好事,在一些地方却出了岔子。近日据媒体报道,政府农户投资投劳建设的厕所根本就无法使用,蜘蛛在上面结了网,农民又重新用起了以前的旱厕。

  综合有关报道,问题大致出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冬天天气寒冷,安装的水冲式厕所容易被冻住,农民上厕所还得烧热水化冻,不仅不方便还增加了困难。二是改厕使用的设备质量差,加上施工不到位,设备损坏致使农民无法使用。三是维护成本较高,改造后的厕所大多为水冲式厕所,由于很多村庄并未接入排污管网,污水及排泄物需先进入化粪池,沉淀发酵后再定期清理。有人测算,一个月抽一次厕所约100元钱,花费比村民一个人的养老金还多。

  这次“厕所革命”中央下了大决心和大力气,从财政投入和工作保障上就能看得出来。在北方地区改造一个厕所,单财政支出就有上千元,再加上农民投工投劳,花费不菲。

  这次“厕所革命”用意也很有讲究,方便农民“方便”,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显然是最直接也是最好理解的。除此之外,一个小小的厕所,还关系到农村环境以及整个乡村的卫生健康。这里可以做个简单的假设,一个粪便肆意排放的乡村,是不是很难靠乡村旅游来实现发展呢,这样的土地上产出来的蔬果,是不是也不能期望有很好的市场与出路呢。所以,安装在各家各户的厕所,便不仅仅是方便了农民而已,更是关系到乡村振兴的一项具体工作,是城乡文明建设的一面明晃晃的镜子。

扫一扫访问当前网页
关闭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