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热点

除了平台与地产,金融还能做什么?除了金融,我们又能做什么?(1)

来源:微智服采购网2019-03-11 16:5313
 00 契子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实体经济大家的日子过得艰难。媒体每年都有”今年将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的专题报道。

然而,借助货币宽松与基础设施投资,中国经济不但没有崩溃,反而实现弯道超车,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作为货币宽松政策的实施者,金融行业直接受益,不但没有感受到危机,反而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辉煌的时代。金融各个子行业,资产规模、收入规模、利润规模都是连续高速增长。金融从业人员依仗行业景气,或是赚得盘满钵满,或是小富小安,日子都还过得算是滋润。

然而,货币宽松与基础设施投资的宏观刺激政策已经持续十年,弊端突显,已是强弩之末。中央实施金融去杠杆,意在进行结构调整。

政策反转之时,金融人士发现,这十年以来,除了融资平台与房地产,金融行业好像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除了金融,自己也不知道能够做些什么?!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阵阵寒意袭来,惨!。

01 金融寒冬来了?

最近,不断有金融行业裁员报道出来。据说,GY证券和DW证券的投行部门,要求员工自动提出离职申请,或是要求工作经验不满3年的员工到营业部进行业务再造,听起来颇有点下岗再就业的味道。

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那年,美国各大金融机构或是倒闭、或是合并,从业人员大调整。后面好长一段时间里,国内金融机构也不时有从华尔街失业回业寻求机会的人士。国内也有HTLH证券将新招聘的原本进入总部业务条线部门的大学毕业生调整到营业部,进行变相裁员。只是后来“4万亿计划”推出,金融行业顿时火红。此事后续不了了之。只让HTLH证券落得一个不负责任的骂名。没想到十年过去,该来的还是要来了。

人在顺境和处于行业景气的时候,往往把取得少许成功归结为自身的能力与努力,当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则会把挫败归结为外部因素与宏观环境。刚入职的年轻人,可以拿到相当于实体企业高管水平的薪酬,怎能不让金融人士充满“精英人士”的优越感。

事实上,从技能要求与业务的复杂度来看,从事金融行业不需要比父辈农民或者工人更高的智力与更强的训练,尤其是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领域的融资,简单粗暴,十分容易上手,几乎用不到在本科金融所学的十分之一的知识。

金融行业的高薪来自于宏观的形势与供需关系。一旦形势变化,后果很严重。

曾经有一个新闻,一个在高速公路收费站从事收费工作近十年的人员面临失业时痛哭,感叹:我这十年除了开票、收钱就没有干过别的事情,没有这份工作以后,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金融行业是这样,其他行业也都如此。在一个高度分工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将自己的能力专业化,这样得以提高社会整体的效率。专业人士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收入,也是基于专业能力的发挥。然而,英雄即使身有屠龙之技,如果无龙可屠,屠龙之士也只好杀猪摆摊卖肉了。

在大势变化面前,个人的努力与能力往往显得微不足道。一个积累数十年经验掌握高超制造马车技能的匠师,面对汽车普及时代,多年人力资本核减为0,只能徒叹奈何。或许是金融行业处于景气周期的时间太长了,很多从业人员早已忘记行业不景气是什么样子了。未来现实将会给我们金融人员好好补上这一课。这一轮经济演变,如有消费降级,或将从金融从业人员开始。

扫一扫访问当前网页
关闭
精品推荐